网上挂号 | 院长信箱 欢迎进入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!
栏目导航
为您导医

健康小贴士

291〖健康小贴士〗:中医素有“药养不如食养,食养不如神养”的说法。

中医认为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,唯有神的存在,才能有人的生命活动现象。中医讲的神,是个人“精、气、神”,代表了人的思想、心灵、精神和灵魂及其表现。学习了中医的“精气神”,就更能认识“神养”的重要性。清末民初的养生家,李度远先生遵循的“慈、俭、和、静”四字箴言“养神”,对世人很有教益。其中“慈”就是心底慈善。李氏说:“盖人心能慈,即不害人、不损人,慈祥之气,养其天和也。”这“俭”字就是种生活方式。李氏倡导:俭于饮食则养脾胃;俭于嗜欲则聚精神;俭于言语则养气息;俭于交则洁身寡过;俭于酒则清心寡欲;俭于思虑则除烦恼等。凡事省得分,即受益分。至于“和”字,君臣和则兴旺;父子则家宅安乐;兄弟则手足提携;夫妻则闺房静好;朋友则互相维护,和为贵,和气致祥,和气能为“神养”给力。个“静”字,指得是“身不可过劳,心不可轻动”。中医认为,人体内元气是生命之源,“静”可以很好培养元气,适当运动,能使元气很好的循环,有利于“神养”。细细评味“慈、俭、和、静”四字箴言,似乎感到“神养”的淡定和从容。其实生活的本质就应该是这样。

292〖健康小贴士〗:疏导压抑情绪有四大妙招。

  “三伏”天每当遭遇天气闷热的时候,特别是大雨欲下又止的灰暗天气,心里感到非常压抑,如此时再出现些其他不顺心的事,心里就更不好受,身心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,疏导这种压抑情绪,心理医生给出的四点疗法,亦称四大妙招,可以帮助你解脱困境,避免可能出现因压抑而形成的恶性循环。(1)运动法。当你感到压抑时,干脆出去跑圈,或做些消耗体力,又能转移自己思想的体育活动,特别是在活动中与人的合作和接触,又有了新的交流,此时也许你会满头大汗气吁吁,或许感到疲力竭,相信压抑情绪也就会随之被抚平。(2)眼泪法。当你感到压抑时,大哭场也是释放积聚能量、调整机体平衡的种方式。有趣的是,号啕大哭的眼泪虽有限,但内容物中确含有降压的化学物质,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,当然有益于身体健康。(3)倾诉法。当个人被心理负担压得喘不过来气的时候,如果有人真诚而耐心的来听他倾诉,他就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,所谓“吐为快”正是这个道理,对此,现代心理学家把这种倾诉称为“心理呕吐”。(4)宣泄法。当人们把自己的压抑情绪、体验都宣泄出来时,不仅能减轻宣泄者心理上的压力,也能减轻和消除宣泄者的紧张情绪,更容易使宣泄者恢复到平静的心情。压抑情绪是种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,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,心理医生四点疗法是良方。

 

293〖健康小贴士〗:立秋谨防“秋老虎”。

  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左右是立秋,立秋到来,预示着这年己进入三个月的秋季了。人们立刻会想到“秋高气爽”“月明分清”,好像立刻就能逃离酷热的夏天,尽情拥抱凉爽的天气了。但由于我国各地的纬度、海拔不祥,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气候。真正感到“秋高云淡”“瓜果飘香”的秋天到来,还要等待个月左右时间。农谚:“立秋晴日,二十四个秋老虎”,因为每年“三伏”天的末伏,都是立秋后的第个庚日,俗称:“秋老虎”历史,距今已有2000余年了。民间还将上午时间立秋叫“公老虎”,即上山老虎吃饱了不伤人;下午时间立秋叫“母老虎”,即下山老虎饿急了易伤人,所以又有“早上立秋凉风飕飕,晚上立秋热死耕牛”(秋收秋种时情景)的比如。古人用“秋老虎”词告诫人们,自然界变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,顺应自然来维护健康,防治疾病,应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。

 

294〖健康小贴士〗:全民健身日说健康体检。

今年88日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,主题是:“推动全民健身,助力全面小康”。丰富的内容和多样活形式,必将带动新轮健身热潮。市八院导决定:8月分为全院离退休老同志健康体检月,更为全民健身日,增添了新的内容全院甚欢。说健康体检,也许有些人不当回事,甚至于有人说:能吃、能睡、能玩,身体好好的还健康体检有用吗?对此,只能用“医盲”回答,说重点就是对健康不负责任。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保持健康,远离疾病,不仅是对自已负责,也是对家庭负责,对社会、对负责,每人都是自已健康的第责任人。健康体检可以做到“防病于未然,治病于未发”,对恶性肿瘤潜在的患者,就能达到“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”的目的。生命对于个人来说只有1次,十分的宝贵,如何让宝贵的生命活得精彩,活得有意义,需要我们自已的努力和珍惜。医院体检科,近年体检疾病统计发现,31岁~60岁年龄段,脂肪肝占12.9%,肥胖占31.6%,高血压占12.8%,冠心病占3.1%,在这些人群中有2/3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,1/10的人死于肿瘤,1/5的人死于肺病、糖尿病,仅有1/10的人可进入老年。由此可见,全民健身说健康体检,不仅是健康的分责任,更是健康的项任务,事关安全,事关民族复新。

 

295〖健康小贴士〗:夏天“降火”,要对症下药。

  “上火”是中医理论,即“气有余便是火”的意思,凡是身体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、口苦、咽干、恶梦、烦躁等症状就称为“上火”。“火”属于六淫之邪,内外均可至“火”,“外火”可源于气候、食物,“内火”多为情志所至。“火”又有虚、实之分,正常人阴阳保持平衡,若阴正常,阳上亢则为“实火”;阴不足,而相对显得阳过亢则为“虚火”。所以夏天“降火”,对症下药很重要。如有些小孩夏天动不动就发热,只要着点凉,体温立刻就会升高,常令妈妈苦恼不已。中医认为,这是由于肺卫正气不足,而产生的“肺火”。若属于肺热郁闭的“肺火”,可用麻杏石甘汤等;属虚肺热的“肺火”,可用葛根岑连汤等。老年人夏天容易导致肾阴“虚火”病症,当用知柏地黄丸等“降火”。妇女夏天易发“心火”,导致情绪不稳定而产生的病症,宜对症滋阴“降火”,选用枣仁安神等药物可养心肾。所有“上火”都要多饮水,多吃果蔬,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及富含铁等的食物,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
 

296〖健康小贴士〗:“秋老虎”伤人易诱发10种疾病。

  “秋老虎”伤人事件每年都有发生,少则有18只“秋老虎”,多则有24只“秋老虎”,历史上的“秋老虎”,曾有走过了23天后又回来的纪录。“秋老虎”是短期回热的天气,其暑热程度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,就像只老虎蛮横霸道,是气象学上专指末伏后的天气,通常白天气温都在35℃以上,晚上则凉风习习,“贼风”呼呼作响。燥、湿、暑、风、寒等邪气,此时交替或结伴侵袭人体健康,容易诱发诸如(1)心血管疾病以及增加冠心病的风险;(2)中暑,严重时的“热射病”,病死率高达60%;(3)肺炎;(4)风热感冒;(5)嘴歪眼斜的面瘫;(6)特有的秋痱子皮肤病;(7)肠炎腹泻;(8)红眼病,1人得病全家遭殃;(9)口腔溃疡;(10)扁桃体炎等。如何防范“秋老虎”?先要预防风、燥、湿等多种邪气侵袭,讲究卫生,讲究饮食,讲究冷暖,讲究情志,确保安全度“三伏”,第二要不断提高抗病能力,管理好自已的健康,第三要保特人体的阴阳平衡,坚持滋阴养阳,这祥才能有效降伏“秋老虎”。

 

297〖健康小贴士〗:长夏调养脾胃重要。

  长夏是中医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其哲学基础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对应五脏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对应季节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而特定的“季节”。《素问.太阴阳明论》说:“脾者土也,治中央,常以四时长四藏,各18日寄治,不得主于时也。”意思是说,脾在五行中属土,处于中央位置,常常在春夏秋冬四季,来辅助肝心肺肾四脏的功能,在四季中各主管18天时间,并不单主管个季节。于是后来人就总结为“土旺四季”。即春夏秋冬季末18天合计72天是长夏,是四季阴阳平衡相对平稳过渡期。夏季后的18天,正是民间所说的18只“秋老虎”,闷热潮湿,人体阳气仍然浮盛于外,而体内脾胃阳气相对不足,人们此时如不顺时养生,平稳过渡冷热,又喜欢贪凉饮冷,则使脾的负担更重。脾为“仓廪之官”,饮五味的阴阳,全靠脾胃作用而得以消化、吸收和运输,脾胃损伤而造成的呕吐、腹胀、腹泻等脾胃疾病必然高发,长夏调养脾胃切记:“饮食清淡易消化,少吃生冷护脾胃。”

 

298〖健康小贴士〗:湿气是“万恶之邪”。

  中医认为,湿气是“万恶之邪”,湿气从来都不是某个季节、某个人的“专利”,也许有人讲:阴冷潮湿的地方湿气重,或者夏天闷热的桑那天才有湿气,这些人“识其,不知其二”,实际情况是,湿气只要找到机会,就会乘虚而入,即便是干燥的秋冬季天气,稍不留神湿气就“粘贴”在身,破坏机体阴阳下衡,侵犯脏腑正常功能而生灾。此外,湿气从来都不孤军作战,总是与别的邪气“狼狈为奸”,湿气遇寒变寒湿;湿气遇热成湿热;湿气遇风则化为风湿。中医临床常把脾胃功能不好,吃什么都不香,大便粘腻,胖而无力者叫“内湿”;神经性皮炎,痤疮等皮肤上疾病又称“外湿”,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加重湿气,比如(1)天天喝酒,古人有“酒助湿邪”之说,(2)懒得运动,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积越多直至积重难返,(3)穿得少,“只要风度,不要温度”的做法,很容易招来湿气入侵,(4)睡觉质量差是脾虚的症状,(5)口味重,喜吃油腻、过咸、太甜等食物,加重脾胃负担,(6)爱喝冷饮、爱吃生凉食物,会使脾胃消化力停滞,湿气直入体内,(7)不通风,长期呆在密闭房屋里,有限空间湿气大危害健康等举例,足以说明湿气是“万恶之邪”。

 

299〖健康小贴式〗:湿气多了就变成痰。

  痰,多由外感六淫、内伤七情及饮食所伤而产生。中医认为“湿聚为水,积水成饮,饮凝成痰”,其本质上都祥,同是人体津、液的异化物。因此,湿气凝聚在体内,导致气血流通不畅就易生痰饮,痰饮淤积在体内会随着全血的运行流窜到全身各处,就好像被污染了的水,在水流的作用下,会污染整个流域。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,或阻于肺,或停于脾,或蒙于心,或郁于肝,或动于肾,或流窜于经络,引致诸多病症的发生,故中医临床上就有“百病皆有痰作祟”,“顽痰生怪病”之论述。痰的产生还特别与肺、脾两脏器的功能作用密切有关。众所周知,肺主呼吸,调节宗气、元气的出入和升降,肺失升降,可使肺内津、液凝聚成痰;脾主运化,而脾失运化能力,造成水、湿停留凝结也成痰。所以有人说:现代人不缺营养,缺的是运化,不缺思考,缺的是颗平静的心。想得太多,脾就很疲劳,吃得太多,脾就无力再运化,运化不掉的东西就变成半成品----痰湿,停留在体内“兴风作浪”危害人体健康。这说再次证实,痰就是身体的湿气,湿气多了就变成痰。

 

300〖健康小贴士〗:提高免疫力,从肠道健康开始。

  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,改变宿主某部位菌群组成的类,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。它通过调节宿主粘膜与系统免疫功能,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,促进营养吸收,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,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,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。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,基本靠肠道,而人体的6070%免疫细胞在肠道,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调节功能。人从出生不久(24小时内)就从母乳中获取到益生菌,开始有调节正常菌群的功能作用,并伴随人的生,难得医学科普有“初乳贵如金”之说了。肠内菌群与人的健康,延缓衰老、抗肿瘤、美容等都休戚相关,没有这些菌群,也就没有我们的健康与生命。肠道是从幽门至肛门的消化道,其中肠是消化道长的段,也是功能作用重要的段,更是人体大的免疫器官,也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。当肠道有害菌群多于有益菌群时,肠道健康就会亮红灯,从而就出现便秘、腹泻、腹胀、消化不良等病症。身体健壮的人,肠道有益菌的比例达70%,而普通人只有25%,便秘人减少至15%,癌症患者不足10%

 

来源:本站   编辑:admin
打印本页   关闭窗口   返回顶部

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3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