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
2023年度述职述德述廉报告—朱兴国
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357 发表时间:2024-05-11 08:55:08

2023年度述职述德述廉报告

合肥市八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  朱兴国

2023年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,我始终坚持党建与医院发展深度融合,团结新一届院领导班子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九项重点工作,坚持党建引领、学科带动、人才强基、管理增效的发展路径,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,全力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。医院首次参加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,排名C++;成功创建国家“血友病治疗中心”、省级“防治卒中中心”;疼痛科、麻醉科获评市级“第七周期重点培育专科”;新门急诊综合楼建成并试用,医院面貌焕然一新;获得各种省市级及以上集体荣誉20项,个人荣誉62项。

一、夯实基础,党建工作扎实推进

全面落实从严治党,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实际行动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做到忠于党、忠于人民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制度”,建立“四学联动”,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。领导班子以上率下,开展交流研讨5次,讲专题党课4次,全年中心组集中学习16次,常态化微党课学习48次,举办“合肥八院讲坛”五期,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926人次。抓住医院发展核心和关键,围绕6个调研课题,开展实地调研36次,以学习践行“四下基层”为抓手,梳理形成问题清单8项,制定整改措施30条,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、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的实际举措。

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“一岗双责”,贯彻落实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》、《省卫健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十条要求》。结合“四域四化”、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,开展专项审计,深入自查自纠,规范医院招标采购及验收工作,完善制度机制14个。坚定从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,开展警示教育11次,深化医德医风建设,医务人员主动上交“红包”24人次,合计金额18700元。

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成立信访工作专班,积极稳妥处理各类信访件。定期分析研判职工思想动态,牢牢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搞清楚、弄明白“政绩为谁而树、树什么样的政绩、靠什么树政绩”这一重大问题,坚决防止和纠正政绩观偏差。

二、强化管理,医疗质量稳步提升

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,以临床路径管理、DRGs支付为抓手,多措并举开展“三合理”专项行动,规范诊疗行为。进一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,实施全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,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督察,三级查房制度有力执行,手术安全核查全面落实,切实保障医疗安全。积极构建MDT诊疗模式,打造综合学科群,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,全年共组织MDT诊疗32次。不断强化合理用药,2023年全院药占比为38.6%,其中住院药占比降至23.8%,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4.5%,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4.8,使用率、使用强度均达标。护理部健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,8个护理质量督导组全年开展全方位护理督查65次,组织业务骨干与护士长参与院外学术交流和短期培训活动82人次,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能力。大力推进哨点医院工作,努力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,围绕院感13项质控指标,全面升级院感系统,提升了院感信息化管理水平。

三、守正创新,学科发展成效显著

成立影像中心,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,加强科室间合作联动,提升科室整体水平和发展空间。稳步推进“五大中心”建设,完善院前急救体系,进一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质量和效率。鼓励科研项目申报,已申报省级医学应用项目2项,申报合肥市领军人才计划2名。获评“合肥市十四五中医优势专科专病项目”3个,“合肥市第七周期重点培育专科”2个,7个科室纳入院级第二周期重点学科建设。鼓励技术创新,完成院内17个新技术新项目立项。全年发表统计源及以上期刊论文共60篇,包括中文核心期刊3篇,外文期刊3篇(其中SCI 2篇)。

四、引才育智,人才建设激发活力

聚焦高层次人才紧缺“痛点”,创新工作思路,优化引才机制,成功引进骨科、肿瘤科2名学科带头人,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。采用紧缺急需人才直接面试,2023年公开招聘各类人才29人,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,本科13人。搭建多层次人才发展平台,选派医务人员外出进修31人。持续专科护士培养,目前我院专科护理拓展至15个方向,专科护士共31名,已开设PICC、伤口造口及脑卒中筛查门诊。

五、优化服务,就医体验日益改善

新门急诊综合楼开展一站式服务,简化流程,实现“检查治疗不出楼”,就医环境更加舒适、美观、温馨、便捷,就医效率大幅度提高,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提升。

推行周末医疗,增加周末专家门诊排班,不断满足患者周末就医需求,同时缓解工作日集中就诊的压力,社会反响良好。打通绿色通道的堵点,反复开展卒中中心、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演练,不断优化急救流程,依托医供体一体化建设设立了烔炀、槐林急救站点,使得巢西及巢南区域患者到达医院时间缩30-60分钟,大大提高了急救效率。优化健康宣教形式,开展健康知识“码上扫”,极大提高了宣教效率和效果。积极开展院外延伸护理,患者通过电话或公众号预约,我院提供换药、PICC/输液港维护、鼻饲管更换、母婴护理等上门服务,为老年患者、行动不便患者及孕产妇等提供方便,“伤口造口门诊”线上业务已达110人次。

六、紧密联动,医共体工作取得实效

积极加入安医一附院、省立医院、省儿童医院等医联体及专科联盟,通过建立长期稳定、全面的医疗合作关系,实现学科精准对接,对我院科室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。全年医联体专家来院坐诊查房188人次、指导手术321台次。落实对口支援及基层医疗帮扶,共选派54名医务人员到医共体分院下沉帮扶986人次。通过专家下沉帮扶、院科共建、远程医疗、人才培养等手段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,2023年共安排转诊1621人次患者来院就诊,其中医养结合联合体上转患者196人次,下转基层医疗机构患者108人次。

七、凝聚人心,文化内涵持续深厚

壮大主流舆论,通过各大媒体大力宣传荣获时代楷模、中国好医生等先进事迹,大力宣传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省金牌职工的先进个人,省市各级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,各种感人的正能量事件,鼓舞激励全院职工。对新引进的专家人才通过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宣传推广,积极策划宣传临床新技术新项目,2023年度我院微信公众号共发布稿件249篇,视频24个,其中市级媒体刊登11篇稿件,省级媒体刊登35篇稿件,中央级媒体3篇。

传承弘扬医院精神,成功创办院报,完成建院70周年画册的整体设计,在现有院训、院徽的基础上,完成院旗设计,凝结了医院的文化,展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,进一步发挥了统一思想,凝聚共识,鼓舞士气的作用。

八、系统升级,信息建设持续完善

经过缜密部署,在各部门科室密切协作下,我院住院及门诊病历系统于去年6月22日全面升级,这标志着智慧医院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,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化服务效能,提高工作效率,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。

九、心系职工,福利待遇逐步提升

聚焦职工需求,积极回应职工的关切问题,主动关心关爱职工,通过提高薪酬福利、指导职业规划、完善管理机制、丰富文化生活等方式,有效提升职工幸福感及获得感。职工福利待遇得到了稳步提升。

十、存在不足

一年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,具体表现如下:

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。理论功底不够扎实,只注重自己感兴趣的业务知识学习,而没有深入、系统学习研究理论知识,特别勤学、精学、终身学做得不够,不能满足新时代新要求。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、全面性,对很多新事物、新知识学习不够透彻,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。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,强调学以致用,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。

二是医保管理工作急需提升。2023我院DRG亏损主要原因:除政策性亏损外主要有耗材要加强统一管理,高值耗材在可选择情况下要优先集采和国产的,对高值耗材医生的选择起主导作用,护士长对科室低值耗材要加强节约管理。药品要关注限范围的、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长期用药。检查费用,有些医生因习惯、绩效等原因造成过度检查。DRG艾登系统,去年因各种原因系统上迟了,再加上少数医生不关注,造成入组不正确,对一些达到出院标准又不愿意出院的要加强沟通管理。2023年医保飞检、自查自纠己上缴了261万。职工和居民医保DRG清算亏损数额较大。

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待加强。发挥牵头医院优质资源优势,通过专家下沉帮扶、院科共建、远程医疗、人才培养等手段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。但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不明显,基层医务人员的获得感不强,2023年共安排转诊1621人次患者来院就诊,但下转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数量偏少,仅108人次。

在医院发展的最关键时期,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、锐意进取,敢闯敢干,以坚如磐石的信心、只争朝夕的劲头、坚韧不拔的毅力,精诚团结,勇于担当,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,力争再上新台阶。

标签:
相关产品